gender matters

性別議題

就潛藏在日常的
城市空間裡

開始小測試!
返回

你好呀,先生⋯⋯小姐?

選用哪個代名詞 (gender pronoun)稱呼自己反映了你希望他人如何看待你的性別。以下是一些現時常用的性別代名詞。如果你對新的代名詞比較陌生,這正是認識這些代表了多元性別認同的代名詞的好機會!
歡迎來到 gender matters!

開始之前⋯⋯
你的性別代名詞是?

原來不只你一個!

%

%

TA

%

他們

%
3
2
1

準備⋯⋯

返回

除了你的代名詞,你有考慮過城市空間的代名詞嗎?

城市空間⋯⋯
也有性別之分?

%

沒有

%
返回

用30秒想一想… 你會為一個開放的大草坪選用甚麼性別代名詞?

%

%

TA

%

他們

%

的讀者與你所見略同!

所以,這是否意味著當女生和男生競爭大型開放空間的使用權時,有可能缺乏信心?

返回

的讀者選擇了其他答案。

所以,這是否意味著女性比男性更懼怕罪案?而性別酷兒群體又面對甚麽情況?

嗯⋯⋯ 那麼入夜後的公園呢?你會爲它選擇甚麼性別代名詞?

%

%

TA

%

他們

%
返回

來到第一部份的最後一個問題——你又會選擇甚麼性別代名詞去形容繁忙時間的主要交通幹道

%

%

TA

%

他們

%

你的想法與 的讀者一致!

這代表甚麼?

#gender matters candy糖果製作中⋯⋯

  • 性別化的城市空間與我何干?
  • 城市空間生來就充滿性別偏見?
  • 城市空間可如何促進性別平等?
繼續了解有關性別與城市空間 >>>

01

城市空間生來就充滿性別偏見?

是!

城市空間自誕生起就充滿性別偏見。
是時候以另一個角度審視我們的公共空間了…就從最易理解的二元性別觀說起吧。

對於「安全」的認知差異

首先,比起男性,我們的社會往往教導女性要在公共空間更重視自身安全。

      年輕女性在公共場所感受到的安全感比年輕男性低10倍

      (Arkitekter, 2018 cited in Shaikly & Lira, 2022)

          女性對罪案的恐懼程度,比男性高2至3倍

          (Tandogen & Ilhan, 2016)

              這些都影響著女性對城市空間的認知,更影響她們如何自處。在英國,有四成年齡介乎11至21歲的年輕女性在出門時感到不安全,並因而避免單獨活動

              (Girlguiding 2020; Walker and Clark, 2020 cited in Shaikly & Lira, 2022)

              傳統二元性別角色

              男主外養妻活兒,女主內相夫教子等觀念大大影響了女性在城市中穿梭和享受公共空間的方式。

              在西班牙巴塞隆拿,女性多在日間外出,尤其上午11點至下午兩點、或者下午的四點至八點

              而男性則多在下午五點至八點之間在城市中移動,多數是為了工作通勤。

              只有0.7%的巴塞隆拿女性會單獨出城。

              不止是外出,貎似中性的公共遊樂場,也可能因為傳統上男性在父權社會中的主導地位而充滿性別偏見。

              在功能單一的大型的開放空間,女生往往都需要和男生競爭使用權。不少女生都對此缺乏信心,因而傾向只能讓男生佔據空間

              相反,當大型空間被細分為一個個較小的區域時,女性參與使用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02

              我們有否應對到潛藏在城市空間中的性別偏見?

              而我們的城市在解決空間性別平等議題上,又做得夠好嗎?

              %

              沒有

              %

              我們也希望更好,但事實上⋯⋯

              是誰為我們做決定?

              公共領域

              在政府體系中,女性的聲音仍然是不合比例地低。

              私人機構

              女性仍然只佔少數席位。

              就算是建築大師Le Corbusier…

              這位享負盛名的瑞士建築大師,在最初設計一個應用於建築設計的人體模型時,將一個六呎高的男人、以及他觸手可及的範圍訂為標準。當時無論是傢俬還是城市,他的設計往往以這位男性的體格作為指標。

              建造界仍是男士的世界

              香港建築師學會的女性會員僅佔約29%,

              而香港註冊工程師當中亦只有9%是女性。

              忽視性別的數據

              而其中一個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在統計或收集數據時沒有按照性別區分,以致數據未能準確地反映女性使用空間的需求。在這情況之下,我們的城市其實是基於男性的經驗而設計。

              你認為建造城市的專業人士們有考慮到女性的需要嗎?

              普羅大眾
              專業人士

              工程顧問公司奧雅納 (Arup)、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及利物浦大學曾經合作進行全球調查,訪問了全球的女性,了解她們在城市中的體驗。

              當中有39%的受訪者認為專業人士並未考慮到女性的需求,只有8%認為他們有顧及到。

              此外,有20%的男性專業人士認為業界有考慮到女性的需求,但只有6%的女性專業人士同意這説法。

              當女性使用城市的權利受到損害時,這不單影響女性,其實亦代表城市中的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問題,難以實現長遠的宜居生活。

              03

              為甚麼(如何令)城市空間可以促進性別平等?

              收集有按性別區分的數據,或許是邁向性別共融城市的第一步。

              按性別區分的城市數據可以讓設計師和決策者看見女性使用城市的習慣和偏好,從而將不同性別用家的需要納入公共財政和政策的考慮,有助推動性別性別共融。

              原來鏟雪也和性別有關?

              在某些國家,政府在清理積雪時優先處理主要行車幹道的做法,往往對女性帶來不便,因為女性和兒童出門時往往傾向使用單車徑或小路,而非主要行車幹道

              這樣做亦帶來了一定的社會成本:
              因爲下雪時,在行人路上意外受傷的有69%都是女性。而每年冬季,這些跌傷造成約37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

              優先照顧女性需要,可以將意外大幅減半,並節省地方政府的開支。

              香港的表現如何?

              在香港,338個繁忙的公共廁所中,男女用家的平均比例為1:1.8,其中有一個公廁的男女使用比例更高達1:7。

              這可能是應用性別區分數據的第一步,上述數字揭示了男女在使用公共廁所方面的不平等情況,值得我們進一步探究原因所在,或許能引領我們達成更公平的資源分配和更合適的設計。

              有關對於公廁的討論只是城市空間與性別議題的冰山一角。
              在這個看似性別中立的世界中,還有其他值得我們關注的性別化城市體驗。
              最後,我們想提醒大家性別不僅僅有男和女。
              #gender matters,所有性別都很重要。

              閱讀我們的「GUTS吉人吉事」,進一步了解城市空間可如何促進性別主流化。

              在城市空間裡「看見」性別議題
              我們的城市空間是如何變得性別化的?
              在透過城市空間介入性別不平等議題的進程中,香港的進展又如何?

              gender matters

              現在享用你的 urban candy!